时间: 2024-12-11 18:43:24 | 作者: 工业阀门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印度要打我们”。这句线年的中印边境战争,还有一句名言也是出自于这时的毛主席之口,叫做“撼山易,撼难”对于很多国人来说,这是一场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气势的完胜战争,但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清楚的是,这场战争我军是在非常恶劣的局势下进行的,也不是全都一帆风顺。
下面小编就带领着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场印度被打得满地找牙的战争吧!在故事开始之前,各位客官们不妨先点一下关注,这样既不会使之前的故事丢失,也不会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哦。
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中印之间为何会爆发这样一场冲突。大家都知道,印度曾经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而且被誉为是维多利亚女王头顶的皇冠。由此可见,英国殖民者对于印度这块肥肉,是相当垂涎和重视。
在英国统治印度期间,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去改善这块殖民地的政治地缘环境。印度的地缘环境不算很好,但是也谈不上多差。它三面环海,最大的威胁就是北面的喜马拉雅山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态势。说到底还是害怕中国或者其他以中国为跳板对印度进行攻击的国家。
解决这个威胁,对于英国当局者来说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中国的西藏抢过来,即便不能占领西藏全境,占据一大块西藏地区的平原,对于印度也大有裨益。因为那样印度的国土安全就会有一大片的缓冲区。
于是在1913年10月,英国人拉着中国政府和西藏地方代表一起坐到了谈判桌上,就西藏的地位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期间,英国人谈判专属小动作技能再一次发动。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私下里贿赂中国西藏地方的代表,在我国中央政府不知道的情况下偷摸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在这次肮脏的勾当里,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诞生了。
麦克马洪之所以那么让中国人气愤,是因为它在中国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我藏南地区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给了印度。英国人也了解这一个不合法,所以一直藏着掖着,但终究纸里包不住火。后来我国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知道这件事后,都表示了坚决反对。因为当时英国也并不想与中国撕破脸,所以也就没有真正地落实这个边境线。不过,英国人的野心却并没有消退,而只是暂时藏了起来罢了。
到了1936年,在英国人绘制的地图上,麦克马洪线出现了。这条线,被英国人标注为了“未标定国界”。这个行为很快便遭到了当时南京政府的反对。二战期间,英国人趁着我军疲于应付日军,无暇西顾的时候,便派出部队占据了麦克马洪线附近的地区,在事实上形成了对我国部分藏南地区领土的侵占。
独立之后的印度继承了英国的“优良传统”,擅自主张不仅把麦克马洪线当作中印边界线,而且主动越过这条线去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如此一来,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便真正开始了。
此后数年间,出于国际形势和国内维稳的需要,中国方面一直寻求和平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方法。但是印度方面却以为中国是在退让,便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在1951年到1958年的7年时间里,印度人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掠夺中国西藏地区领土。而且之前是为界定国界的麦克马洪线,此时在印度官方的口中已经是合理合法的中印国界线了。
印度一方面吞噬着中国的领土,一方面又在国际社会上向中国释放友好信号。因为当时印度较早地承认了新中国,所以在毛主席眼中,印度还是算得上是一个朋友。但是这个朋友却专门搞背刺的事情,不仅没有心领中国的好意,反而常常狮子大开口。只要中国一提谈判,他们的要求就变得五花八门甚至离谱上天。
1959年尼赫鲁给周总理写信要求将中国的大片领土合法划归到印度,这种要求放到现在用网友们的话说就是能给“气乐了”。尼赫鲁可不是小胃口,他一张嘴就是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的条件试想我们怎能答应?
1960年,周总理怀着真诚谈判的心飞抵了印度。当时我国给印度开出的谈判筹码是相当诱人的,可以说已经是作出了最大让步。我们准备接受麦克马洪线,也即是放弃已经被印度人占领的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土地,只是希望换取印度对我国控制的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的承认。这个地区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从新疆进入西藏的一个主要通道,如果这个地区也被印度占去了,那么西藏可能都岌岌可危。
但是,即便是这样优厚的条件,印度人竟然还不愿意松口。尼赫鲁坚持要将包括阿克赛钦地区在内的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分给印度。谈判到了这个份上,也就不进行下去的必要了。印方的咄咄逼人彻底惹怒了中国。
中国之所以在那个年代里一直对印度节节退让,还是因为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当时的中国“两个拳头出击”,同时与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国都有摩擦,国际形势对我们来说是相当恶劣。美国的封锁,苏联的交恶,这些是我们不得已去考量的因素。反观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底下领着一帮发展中国家小弟,所以美苏两国都尽力拉拢印度。要钱给钱,要装备给装备。
在国内经济建设我们也遭遇了重大挫折,和三年自然灾害让整个国家都陷入了贫困和饥饿之中。所以说我们才对印度如此忍让,但即便我们让到那个地步,印度依然没有打算放弃对中国的侵占和压榨。但印度人似乎忘记了一点,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了,绝不会允许新中国成为第二个清政府。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或者说,我们在“卧薪尝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62年,我们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古巴导弹危机。
为什么说古巴导弹危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呢?原因也很明显,美苏忙于在古巴的对峙,便无暇顾及远东的印度。于是,我们便在中印边境,整军备战。
我军在这场战争中其实最大的困难不是打败印军,而是我们的后勤补给。当时西藏没有铁路,只有一条进藏的公路还面临着极其恶劣的环境,而且更致命的是在西藏内部很多地区连公路也没有,汽车开不过去,常常只能是人力输送物资。所以这场战,要不要打,能不能打,还是得谨慎思考一下。
虽然我军在紧锣密鼓进行着战争准备,但是中央方面还是是觉得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武力。但印度方面并没有这样的觉悟,他们都觉得就是要与他们打仗,而且他们都觉得不是他们的对手。
于是在1962年,印军多次越过边界进行军事挑衅。他们在有领土争端的地方,设立哨卡。到了这一年的8月份,印军已经深入我国领土境内,设置了43个侵略据点。而且更过分的是 ,印度的空军也不断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骚扰。
中国政府以大局为重,命令已经摩拳擦掌、忍无可忍的边防士兵,不要先放第一枪。并且前后三次向印度方面提出谈判,不过印度这边反倒认为是我军害怕了,一把关上了谈判的大门,进而更加嚣张地施行侵略行为。1962年9月,尼赫鲁先后召开多次高级军官军事会议,商讨的主题无一不是对中国的大举侵略。这个月的12日,尼赫鲁公然下令将中国军队从印度所认为的属于自身个人的地区内“清除掉”。战争线日,印度国防部长发表相关声明说会跟战至最后一人、最后一枪。我军面对印军的侵略不能再坐视不理,于是便奋勇反击。即便在战争期间,我国政府依然没放弃寻求跟印度对话的机会,但是尼赫鲁偏偏把耳朵堵起来,一副“我不听,我不听”的蛮横之状。那么既然已经决定要打,我军便要一举将印度打怕。
在克节朗地区的反击战中,作为世界轻步兵巅峰战力的代表,再一次展示了其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我军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穿行,遇到了一片亚热带原始雨林。这片雨林长得十分茂密,各种荆棘藤曼织成了一张张的大网,开路的士兵用刀砍,用锤砸,甚至用手榴弹炸也难以破开这片雨林。战机稍纵即逝,领头的团长便用军衣把头裹着,然后纵身跃入丛林藤蔓之中,用身体将这些坚韧又柔软的荆条压下去。
其他的士兵看到团长的做法,然后纷纷效仿,用身体硬生生地压出了一条道路,后面的部队就踩着这些战友们的身体通过了荆棘林。他们一边走,一边抹眼泪,眼神里又似乎充满了坚毅和无畏。荆棘的刺让压林的战士遍体鳞伤,有四位战士因此牺牲。
面对想要逃跑的第七旅印度官兵,也及时予以阻拦,将其消灭殆尽。在东线战场上,我军的表现更加出色。
西藏军区的一个副班长庞国兴带领着与他一样走散的三个士兵,组成了一个战斗小组。虽然只有四个人,但是却创下了极为辉煌的战绩。他们在敌后深入穿插15里,连续进行了5次作战,消灭了5小股溃散的敌军,而且摧毁了印军两个炮兵阵地。光榴弹加农炮就缴获了7门,印军一个炮兵团总共就24门加农炮,就被这一支四人的作战小组摧毁、缴获多半。事后,在表彰会上庞国兴说出了一句现在还被网友用来嘲讽印军的名言:“敌军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这是东线作战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打得印军落花流水,无处可逃。但西线作战的战士,就遇到了一点困难。在这里我军遇上了强悍的印军杰特联队,这支部队存在了上百年历史,早些年曾跟随英军参加过第二次战争,是中国的老对手了。
周总理向毛主席讲述了印军这支部队在中国的作恶历史,毛主席当即下令交锋的部队要全歼这支杰特联队。他们盘踞在加勒万河谷,
,要知道整个对印自卫反击战我们才损失了1000多人。所以这一战,我们赢得也不是很轻松。
印军在东西两线都面临着全面败退。印度国内也因为前线的溃退而产生了动荡,在印度临近战场的一些城市里甚至会出现了焚烧货币,烧杀抢掠的恶行。就连新德里都人心惶惶,城中的百姓拼命抢购物资,家家户户也都开始挖防空洞。他们都以为,要不了多久就能打到新德里。
但就在印度举国不安的时候,我军突然宣布单方面停火,并且开始撤军。因为很明显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的战略意图已达到了。这次作战本身并没有要进攻印度本土的任务,只是在战略上对印度达到一种威慑和警示作用。话句话说就是,在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在战场上解决。所以战争胜利以后,时任国防部长,并且担任了作战指挥者之一的放出豪言:印度30年不敢来犯。
但是到了最近这几年,印军又开始想要在边界搞事情。好在我们的还是像毛主席说的一样,“撼山易,撼难”,坚决地将印军堵在边防线以外。我们爱好和平但并不代表妥协和退让,我们的人民也绝不会允许任何外国势力染指中国领土。庆幸我们拥有这样的人民军队,庆幸我们拥有这样的钢铁长城。
本期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各位看官老爷们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